张若又道:“但这只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为的是防止蜀人作乱。。同时争取同化蜀人,让他们打从心底归附大秦。欲将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稳定的大粮仓,还需大力发展农桑!蜀地的各种条件都很不错,其丝织、冶铁和煮盐是蜀地的经济命脉,为此,臣还设立了专管丝织的机构——锦官(后来的锦里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只是……大王,这煮盐是臣最头痛的问题!”
“何故?”秦王荡十分困惑地道。
“大王应该知晓。蜀中原本盛产井盐,其盐井,泉源深也!但早在大秦入蜀前,楚国已侵夺清江、伏牛等盐泉。巴国灭亡后,楚军又夺取临江以东诸盐泉,故而我秦国虽得蜀地,可民间缺盐。。政局不稳啊。”
“缺盐?”秦王荡的眉头一皱。
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自人类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逐渐转变为农耕以来,粮食中缺少盐份,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狩猎动物来补充盐份,转变为寻找含盐的矿物质。
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每天摄入少量盐是最自然的方式!
秦国地处西隅,大部分生产和生活所需品都能自给自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盖因内陆地区远离盐产地,只能通过贸易来获得食盐,这就产生了盐商这一行业和与食盐贸易产生的巨额利润。
这个时代的盐并没有施行官营政策,但在齐桓公时,管仲实行的经济改革便大力发展渔盐之利,从而使齐国迅速富强,称霸天下。
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开始的。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使得国库收入迅速丰盈,以使国家不至于在对外扩张后内力不支而崩塌。盐铁官营是由民间制作,而收购、运输和销售必须由政府控制。这一政策施行之后,成为历朝历代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以及控制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