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事里头就有一个在澳门时听到的故事,叫做“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其实“水淹七军”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演义,事实上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中,关羽既没有蓄水,也没有决堤水攻,而是因为霖雨导致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灾,使得于禁等人被水灾困住。关羽趁机乘船而攻,于禁等人投降。
正史《后汉书》确定此次水灾为自然水灾,并放置在了《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而《后汉书·志第十五·五行三》本身就是专门收录自然灾害的篇章。
不过迪弗拉迪什能知道“水淹七军”就很了不得了,哪里知道“演义并非正史”这种差异?当下他便绘声绘色地把自己听来时就有些以讹传讹的故事又讲给德维拉总督听。
天可怜见,他听到的故事里,就已经把“蓄水冲城”的威力夸张得比《三国演义》里头还厉害,现在经他一转达,更仿佛这水无坚不摧,困在“水城”之中只有做鱼鳖的份。
德维拉总督这一下还真被吓唬住了,再也维持不住贵族老爷的架势。他脸色大变,匆匆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而去,马上带人回了城里,亲自登上城楼,观察城北郊外的动向。
这一看之下不得了,原来“明国陆军”动作极快,此时已然过了巴石河。不过他们却并不继续前进,而是抓紧时间构筑了两道防线,而在防线以北的河边,则明显正在进行某种施工作业——那不是在蓄水还能是什么?
其实“水淹七军”虽然是演义杜撰,不过类似的作战倒是真有过,甚至在现代战争时期都有过,还取得了重大胜利。
譬如说红朝抗美援朝期间,红朝志愿军第39军军长、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吴信泉将军,就曾经指挥过一场抗美援朝版的“水淹七军”,打得刚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目瞪口呆。
当时是1951年4月,吴信泉领着39军来到了春川和华川一带。在这里,吴信泉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要求他们拖住美军的进攻。
在抗美援朝期间,尤其是前期,我军是没有制空权的,所以运输和行动都相当困难。怎样拖住美军抢占高地,是当时志愿军面对的大问题。美军有装备优势,还有大量的韩军当炮灰,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挡住美军,吴信泉作为前线指挥官不得不想办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