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京华拿下这些地区的时候,是按照该地区属于葡萄牙殖民地的属性拿的,因为从某种“契约法理”而言,亚齐占领这些地区的时候与葡萄牙没有达成过和约,而之前葡萄牙拿下这些地方的时候,倒是逼迫其对手签字画押过的。
由此,京华通过与葡萄牙的协定拿下这些地区,在京华来看完全占理,而在亚齐来看,却认为是京华入侵他们了。
其四,京华与葡萄牙达成的协议除了通航换领土,还有贸易协定。比如说《协定》约定,缔约各方互为贸易最惠国,关税及海关税按照详细约定,维持在5%-15%之间,其中最高税率15%仅限于奢侈品关税。
考虑到“六国集团”方面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在做京华的白手套,而京华的货物之中来自于大明的丝绸与瓷器仍然占据相当份额。
这两类产品都是被归纳为奢侈品的,故葡萄牙方面理论上获利更大,因此双方另外约定,葡萄牙王国开放其在印度的诸据点准许京华船只使用,使用过程中一切权利按照葡萄牙王国本国船只计算。
这就意味着,京华与葡萄牙通过这一纸协定,居然从原本紧张到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关系,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弯,变成了贸易合作伙伴,化敌为友了属于是。
当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葡萄牙之所以乖乖认怂,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南洋的对手太多,亚齐就是一例。不过对于这一点,连一贯谨慎的高务实都没当多大事,黄止汀就更加不在乎了。
刚才说过,亚齐与葡萄牙是宿敌。京华既然与葡萄牙化敌为友,本着敌人的朋友是敌人这一浅显道理,亚齐自然也就认定京华是他们的敌人了。
由此,亚齐全国上下对京华“路转黑”,开始积极主动想要和京华碰一碰。当然,亚齐也知道,京华既然能逼迫葡萄牙主动让出被他们视为关键之地的马六甲城,那显然背后实力足够强大,仅凭亚齐一国恐怕不是对手。
于是,亚齐王国开始积极主动联络盟友,希望能搞出个反京华同盟来,然后再与京华决一死战。
可惜这个计划没能实现,或者说实现过程与预期出现了严重偏差。当南洋舰队以奉诏恢复旧港宣慰司为由对满剌加等国开启干涉时,亚齐以为机会来了,单方面宣布与满剌加联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