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微微点头,但仍然没有应允下来,而是仔细又看了一会儿地图,再次发问:“我看,桐冈应该还有‘其三’吧?”
“阁老法眼如炬,的确还有个其三。”宋应昌深吸一口气,指了指河套的鄂尔多斯部,道:“西北之乱被阁老平定之后,博硕克图遭顺义王软禁,但时日已久,鄂尔多斯部内已经有过多次抗议,要求顺义王将博硕克图释放回去。
同时,该部也已经多次上奏朝廷,表示他们已经数次派遣精锐随我大明征战,即便博硕克图早年曾有罪责,如今该部也付出了代价、证明了忠诚,请求皇上下旨释放博硕克图。
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考虑到此番朝廷西征恐怕也还将调派鄂尔多斯部骑兵随征,愚以为这博硕克图恐怕也到了该释放他回部之时了。
然则,此人毕竟是有前罪的,其桀骜心性究竟打磨得如何却也不好断定,因此放归放,陕西三边仍有提高警惕之必要,不可轻忽大意。如此三边总督不可离固原太远……甘肃就太远,庄浪则还可以顾及。”
不得不说,宋应昌的水平比周咏的确高了不少,至少他考虑问题颇为全面,并非只站在军事角度来看待。按照他这番说辞,政治影响、军事安排、人员调度等各方各面都有合理的考量,确实是中枢之才。
高务实十分欣慰,终于开口表态了:“桐冈见微知着,顾虑周全,诚可谓能臣干员。以上说法均属合理,本阁部深感欣慰……既如此,兵部可就此中事项合并奏疏,以求得圣上应允,而本阁部自然也会在票拟中表示同意。”
宋应昌见高务实完全赞同了自己的意思,不禁十分振奋,立刻应了下来。不过顿了顿,还是忍不住道:“李次溪(李汶,字宗齐,号次溪)乃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当年座师乃是前相郭安阳公。兵部此次调令明显有不准其插手甘肃指挥之意,非是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忧其心中怨愤。不知阁老可否致函于他,为愚开解一二,以免中枢地方其心二向,落个互有芥蒂?”
宋应昌所说“前相郭安阳公”就是郭朴,郭朴是高务实的老师,又恰好是李汶中试时的座师,所以高务实与李汶理论上是可以互以师兄弟相称的,请高务实修书一封说明兵部这样的安排的原因,的确可以避免李汶对宋应昌乃至兵部心生怨念。
有人可能好奇,宋应昌是兵部尚书,怎么可能怕李汶一个三边总督呢?其实这倒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