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议禁革:谓举人岁贡牌坊路费,俱有额数,而有志者少出学之后,多方干求关通胥吏,或敷派里甲,或科取行市,名为作兴,实则科歛,宜严加禁止,以节省民财,亦所以培餋士节。
其疏中又言薛瑄与王守仁同为一代名臣,然学术不无醇疵,故词多诋伪学。而又以王安石三经
正义比孔颖道九经正义,则议论不无差谬云。」
陈矩念完,场中一片寂静,竟无一人发声,每个人似乎都还在琢磨此疏真意。
真意不妨等会再谈,先把字面意思说一说。这道奏疏是礼部左侍郎方从哲关于学校教育改革的疏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和批评。
不过名义上说是「六事」,但他其实却说了九点,甚至十点,简单来说是这么回事:
一是庙像问题:提议改革孔子庙中的祭祀对象,建议统一使用木制牌位代替塑像,并且对孔子的称谓和祭祀仪式提出质疑,认为应更加尊重孔子作为先师的地位。
二是从祀问题:讨论了哪些贤儒应被供奉在孔庙中,建议仿照孔庙的制度,为这些贤儒立碑记载其事迹。同时,对历史上某些贤儒的祭祀地位提出调整建议。
三是学术问题:批评了此时士林上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心性而忽视经典学习,以及将佛老思想与儒家思想混淆的现象。
四是学制问题:提出改革教育制度,批评教官仅为名义上的职位,缺乏实际作用,建议重视经典教育,反对空洞的禅学和静坐修行。
五是考试制度: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提出将考试权力下放到各府,并由提学官总摄,以提高考试的质量和公正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