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不但分析的分毫不差,而且,现实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离谱。
吴老十不但是状元,连第二和第三的榜眼和探花,差点都按在他一个人头上。
事情是这样的。
太平公主府,还有豫王府和梁王府把持举业,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甚至就是武则天授意,扶植三府,用来对抗关陇门阀和鲁地的七姓十家的。
而三府虽然在储位之争上面各自为战,但是举试“这锅肉”到底怎么分,却是早有默契。
每一科,谁家占几人都是事先分好的,包括三甲头名,也是抡着来。
说白了,状元、榜眼和探花,必是一家一个。
早在开试之前,各家就把自己要保举的人事先知会主考。
等考完了,只要还过得去,主考也就不用费心思挑来挑去了,直接把人名试卷报给武则天。老太太也不用多看,按顺序就把名次定下来了。
只能说,当时的科举远没有宋朝以后那么完善,且目的也不是选拔民间才俊,这纯粹就是朝堂斗争的一个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