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苏原名苏大雄,五年之前不过只是广东灿头一名贫困潦倒的泥瓦匠,不过后来一次施工中意外得到几件明代瓷器偷运香港,从而挣到第一桶金开始发迹。之后这家伙就迷恋上这种一本万利生意,不断从广东沿海一带贩运文物到香港出售。1978年大陆地区改革开放*刚开始缓缓转动,他就像闻到血腥味鲨鱼一样从香港窜到文物大省河南,梦想能淘到一两件真正意义上的国宝“一夜暴富”。
收到酒店前台有人找通知时,他正准备去城东一个踩好点的老宅转转,眼见有生意主动找上门立刻来到了一楼大厅。
“小朋友,不会是你想找我吧?”看着跟前最多只有六七岁的小屁孩,苏大雄突然感觉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
做为文物贩子,他这几年接触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买家、卖家,可还从来没跟小朋友做过生意。
“你很在意,卖家的年龄吗?”
酒店门口那名总朝这边张望绿军装,再加上对方表现出跟年龄截然不同的老练让苏大雄心中一动,熄灭手中香烟就转身朝楼上走去,“来吧,咱们到房间谈。”
回到房间,苏大雄给自己点上了一根香烟,“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亮亮吧?”
陈小初从布袋里拿出几枚*时期十分稀少纪念章,以及几样清朝中期瓷器放在桌子上,然后就坐在沙发上静静等着对方估价。这几样东西年代并不久远,不属于国家法律明文禁止交易的文物品种,所以并不怕会有什么后疑症。
目光在桌上几件物品上扫过,苏大雄眼珠子一转心中就大概有了谱,拿出一只放大镜十分专业的辨别了物品真伪与年代,并且给出了还算比较公道的报价。
在这一行,在初次交易过程中由于互相不信任,都讲究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对方衣着气质是否有让自己熟悉的味道。闻,就是闻对方身上有没有常年跟古物打交道自然残留的土腥味。问,就是通过互相之间交淡看对方是否熟悉这一行,同行之间经常用到“切口”是否正确。至于切,就是像跟前小孩一样拿几件真真假假的东西让自己给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