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浩看来只是这高得富的这份刀工,其实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顶级大厨的资格了。中华厨艺向来是讲究“三分厨艺,七分刀工”的,这刀工好了,便已经距离一个好的大厨很近了。
而且显然高得富的做菜和钟浩这个纯属是为了兴趣不同,他是真在这做菜的钻研上,下了无数功夫的。钟浩却完全是为了喜欢吃美食,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才研究菜肴的,自然不会下那些功夫,只是对这烹饪只是偶尔为之。
是以,在钟浩看来,高得富的厨艺经过这三年的历练,早已称得上是顶级大厨了。这倒这不是钟浩夸他,而是真真实实的这么觉得。今日钟浩见了今日高得富做得菜绝对也算是“色、香、味、形”俱全了。其实高得富的这厨艺怕是做钟浩师傅都足够了。
在钟浩看来,高得富做得这些菜品,距离这大宋饮食讲究的最高境界,怕是就只差一个“名”了。在大宋饮食界“色、香、味、形”之外,还要有一个“名”,只有这样才能被文人雅士们推崇。在大宋文人雅士为主流代表的社会中,这个“名”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钟浩在东京时,去得的那些大酒楼,不论菜品好吃与否,这些菜品首先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一些很普通的菜肴取上一些诸如花雪芜丝、娇莺戏蝶、松脆明珠、桃花流水、青龙卧雪、枫叶红花等等的菜名,立马让他的档次提升了好多。
有些时候,那些文人雅士去酒楼,未必就一定是要图那口舌之欲。这些美妙的菜名这些额外的东西,往往也是文人雅士所看重的,有时觉得甚至比菜肴被本身还重要。
比如你一道五香烤鸡,在东京那些大型酒楼里,若是就叫“五香烤鸡”这个菜名的话,哪怕你做得非常的好吃,怕是那些文人雅士肯定不会去点,但是你若是取个名字叫“凤凰台上凤凰游”,这些文人雅士就趋之若鹜了。
同样,你若是一个火腿莲子鸡汤,就直接叫这个名字,怕是那些文人雅士会觉得掉价,他们是去酒楼宴请好友或是附庸风雅,这么低档的菜,怎么能招呼朋友的,他们对这样的菜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若是你取一个“黄鹤一去不复返”这样很有诗意的名字,那些文人雅士就会毫不犹豫的点了?。
在钟浩看来,这些文人雅士去酒楼这么重视这菜肴的“名”,反而对这“色、香、味、形”的要求低一些,无疑是有“买椟还珠”之嫌的。但是大宋的文人雅士们就是这么个讲究。谁都不愿被人看轻,看作是俗人,是以去了酒楼自然谁都要附庸一番风雅,于是便出现了这种情况。
虽然在钟浩这样的讲究吃得痛快便行,哪管这菜名好听不好听的老饕看来,这些文人雅士们的行为无疑有些……有些二。但是这却是在大宋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谁让文人雅士引领了主流社会的潮流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