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己一位老友所托,颇合儒家之道。
“秦国百年法治,老士族几乎不存,耕战民心,激发朝野士气,学宫而立,更为秦国之人欢喜,尚武之风更盛,百家之学彰显。”
“载之后,国力更深现在数倍以上,山东六国无以抗衡!”
着浅蓝色的儒生锦袍,眉目俊逸,弥散平静之意,闻荀夫子之言,拱手一礼,略微思忖,便是回应着,赵国陉城书馆不存,赵国在那一刻也就注定不存。
“道家阴阳,可有全论?”
荀况点点头,没有评价。
“学宫之力瓦解秦**中兵家豪族,瓦解秦廷对于山东六国百家之人的依赖,汇聚大权于一人之身,力愈大,对诸夏一举一动都有莫大影响。”
“逢英主至强,逢平庸之主守成,逢昏庸之主,国势堪忧!虽为法治,亦是为一人之治!”
大权汇聚在一人身上,是好事,也是极大的坏事。
儒家奉行中庸之道,暗合道家阴阳无极之法,既非至强,也非至柔,循环而今,方能亘古,眼前而观,秦国两大学宫裨益良多。
若然不能够给予解决这般之事,怕也是极大的隐患,颜路冷静一语,道出心中所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