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心中没有多少欣喜,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哀,这说明崇祯已经拿不出太多的东西让将士们为他效力。
仔细询问朝廷来的使者,陈越才知道,崇祯早在给自己封爵下圣旨之前。已经封了吴三桂为平西伯。。封唐通为定西伯,命令他们火速带兵勤王。眼下吴三桂还不知道什么动静,唐通则率部前往居庸关防守。
陈越询问使者之后,知道眼下闯贼已经攻破宁武,斩杀山西总兵周遇吉,大同总兵姜瓖投降,现在正攻向居庸关,不知道蓟镇总兵唐通能不能挡住?
居庸关地势险要,若是唐通真心阻挡的话,肯定能够抵挡一番,陈越不知道唐通会不会抵抗。和唐通并肩作战过,陈越对唐通还算了解,若是面对的是满鞑的话,也许唐通会打上一仗。可现在面对的是已经开国建元的大顺军,大明气数已尽,代明者除了大顺还能有谁?面对未来天下的主人,唐通会选择像周遇吉一样为大明尽忠,还是带领部下投奔新朝,继续荣华富贵?
在另一个时空,唐通选择了投降大顺,被封为定西侯、山海关总兵,而现在的他又会如何选择?
不管唐通如何,陈越自己肯定会去京师勤王,知道历史发展的他,知道大顺军兴起的快,亡的也快,自然不会打算投降大顺。
去京师的目的,就是救出自己的家人,顺便看看能不能救出崇祯,把他送到南方。陈越相信,若是崇祯能逃到南京,大明不会灭的那么快。以崇祯的威望,号令整个南方当无问题。这样,至少能够两分天下,这大明未必会沦入异族之手,沉沦长达三百年。
既然早就做好了勤王的打算,陈越立刻开始部署去京师的事情。眼下杨正平在大沽口训练海防营,天津卫只有亲卫营和铁狮子的右营,加起来三千余人。陈越便打算带着这三千人前去勤王,派人去大沽口召回杨正平。让他坐镇天津卫。北京要救,天津也不容有失,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唯一后路。
军械司辎重营被留了下来,王寅也被留下来总管天津事情,其他人陈越并不放心。在举国皆降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指望他人忠于大明?
若是大顺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兵备道原毓宗,卫指挥使曹友义、娄光先这些人又会如何选择?陈越可不放心他们。
有王寅掌总,性格沉稳的杨正平坐镇,陈越相信,哪怕是数万大顺军攻打,天津也能无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