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号渡口渡江的明军可不是什么卫所兵了,而是宋志文亲自训练了三个月的募兵,他们才是这一次渡江作战的主力。
说起来,他们这些从三号渡口渡江的卫所兵,也不过是牵制伪唐贼军的偏师而已,自然是不可能得到碗口炮这种利器的。
士兵战力不强,士气低下,又没有利器相助,他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士兵死伤惨重的话,主动退却是最明智的做法。
何况这退却也不是掉头渡江回澜江东岸啊,他们都已经渡江了,从其他地方走也是可以的,只要牵制住了大量的伪唐贼军,那么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明军的主动退却相当迅速,李春景一开始还想要追击,不过受限于己方的士兵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而且不少长矛兵都是穿着厚甲的,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太远距离的追击,此外现在还是晚上,贸然追击很容易出现意外。
加上李春景也是知道自己的任务。他的任务并不是歼灭这些明军,只要把这些明军阻拦下来,不让他们靠近澜江渡口,那么就是完成了一大半的任务。
因此李春景很快就年龄停止了追击,只派出了少量斥候跟踪这些明军。
大战过后,李春景他们还在打扫着战场,清点敌我损失和战果的时候,来自澜江渡口的传令兵也是抵达了此地。
得知已经有两个队的部队正在增援路上的时候,李春景就是信心更足了,之前一战虽然打的匆忙,己方也是被他们的弓箭手射箭死伤了二三十人,但是通过这一战,他却是知道,对面的这些明军不怎么样。
再有两百人的增援。。他有绝对的信心把这些明军彻底拦下来,甚至是歼灭之。
相对于李春景这边的信心满满,方希同那边则是显得忧虑许多,他接到命令到带着部分赶了半天路后,前方的斥候报告,说明军已经是全部渡江完毕,而且渡江的明军兵力高达两千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