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赵家皇帝也是追求大一统的,只不过高粱河战神微操得力,赵宋失去了夺回燕云的本钱……没了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呼为南朝,大宋的君臣再不要脸,也不敢以大一统自居。
既然不是大一统王朝,也不同于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那该怎么形容呢?
在这个关头,正统论就大行其道了。
所谓正统,就偏向道德,就好比是说,我是这个家的光明正大的继承者,名正言顺……当然了,继承了多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其实这个正统论,在北宋的时候,也是不受待见的,比如欧阳修,苏轼,甚至司马光,全都批评正统论,支持大一统。
潜台词也很明白,虽然现在没有得到燕云,但是我们是有这个志向的,必须光复燕云,实现大一统,让天下合为一体!
只是这点心气,在靖康之耻以后,也消失殆尽了,南宋偏安,成了事实,再自欺欺人的说法,也骗不了老百姓。
在这个赵宋危急存亡之秋的关键时刻,伟大的朱熹圣人,应运而生,他大力发扬了正统论。
丰富了正统论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我只要修改了标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的掩耳盗铃的精神……
在朱熹看来,正统王朝包括秦,两汉……接下来就出事了,三国该怎么算呢?朱熹大笔一挥,把蜀汉算成了正统,然后是西晋。
这就有趣了,西晋明明是承袭曹魏,而且是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他们不算正统,正统在自立为帝的刘皇叔身上,也不知道朱熹是怎么想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