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代财政是个整体溜滑梯的过程。
当弘治年间,跌破千万大关之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正德初年,还能达到八百万两,此后一路往下走,到了正德最后几年,太仓岁入甚至不足六百万两。
情况最糟糕的要数正德十六年,也就是朱厚熜接手的那一年。
全年下来,岁入仅仅五百一十万多一点。
毫不客气说,这几年就是王岳和张孚敬等人,努力坚持,力挽狂澜,才扭转了岁入持续下滑的态势。
其中有多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仅仅拿盐税为例,在太祖和太宗朝,都能保持千万两以上,构成了财政的三分之一还多。
可是从仁宗,宣宗开始,就不断转移,有些确实用于救灾,用于充实边军,但更多的却是莫名其妙没了。
等到英宗时期,就公然破坏开中法,发展到正德朝,盐税正是跌破三百万两,再往下,那就不用看了。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大明的财政就是这样,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