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不停,榨取利润,输送回大明,送回江南……
朱载基已经计算过了,伴随着工业发展,大片的农田变成了工厂,城市不断扩容,更要命的是种植桑树,棉花,茶树……挤占农田用地,传统的鱼米之乡,不但没法供应粮食,反而需要从外面进口。
也幸好多了个印度背锅,每年能提供大量的粮食,又能消化掉同样多的工业品,总算是给大明的工业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
两京之间的铁路,从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从西安向西域的铁路,还有连接江南的铁路。
朱载基一口气开了五条铁路线。
相比起当初他师父王岳,修一条铁路,还要小心翼翼,精打细算,他的手笔可是要大多了。
“孤准备募资十亿元,用于应天和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年之内,要把朝廷的各个衙门,分别迁到应天。”
“准确说是迁回应天,当年太宗皇帝考虑到北元死灰复燃,这才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如今大明国力雄厚,北患彻底消除。迁都应天,抵御海洋带来的冲击,理所当然。我相信这一次迁都,必定带来南方经济的腾飞,大明的发展会迎来新的篇章!”
朱载基算是彻底继承了王岳和朱厚熜的有点,既任性顽固,又善于画大饼。
可问题是此刻的大明,就吃这一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