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看到齐王已经像一只脱绳的野狗,大感不妙,就劝道:“宋王偃因为骄傲自大,齐国才乘机战胜他,愿大王以宋王为前车之鉴!周国虽然弱,但仍然是下诸侯共同的主人。七国互相攻战,不敢进攻周室,是害怕灭周的名声。大王从前放弃帝号,因此下都礼让齐国。现在忽然萌发取代周子的志向,恐怕对齐国不是好事!”
湣王:“商汤放逐桀王,武王讨伐纣王,难道桀纣不是他们的国主吗?我有什么地方不如汤武?可惜你不是伊尹和姜太公!”完便又罢了他的官。
孟尝君看他如此嚣张自大,怕齐王杀他,为安全起见,赶紧带着自己的食客开溜了。
故事结束,现在来读一下。
一、努力当一个不为利益失信的人
这句话看着简单,实则相当复杂难做。
一个人一旦处于优势,尤其面对巨大利益时,很容易丢掉节操。这世上哪有什么不变的承诺,不失信不过是诱惑的还不到位。
当齐王面对宋国这样的大好江山时,想着要三家分地,手里的鸡腿突然就不香了。
他后悔了。想着自己付出最多,于是心如刀割的。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后来就不太平了,因为知道对方会反目,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不但不给分地,还反把楚国打了一顿又抢了它土地回来,然后又去骚扰魏国。这波操作也是挺厉害.
最终虽然赢到了土地,却彻底失了人心,将魏楚推入秦国怀抱,为自己埋下了祸患,以后没有哪个国家会相信他了。但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反而责怪规劝他的孟尝君,吓得孟尝君逃离了齐国。
楚魏两国果然如苏代所去投靠秦国了。
面对眼前的巨大利益,人会对将来的隐患会选择性失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