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夫人沉吟片刻,低声说道:“太子是储君,不是大将。再者,前有邓禹,今有陆逊,皆是饱学之士,百战名将。有如此贤臣辅佐,王兄大可不必担心。”
孙权哼了一声。“陆逊小孤两岁,孤百年之后,他只怕也垂垂老矣,焉能辅国。”他摆摆手,结束了这个话题。“幺妹,费祎之死疑点重重,恐非吕壹所能查明,你暗中查访,争取早日找到真凶,好给诸葛亮交待。虽说诸葛亮不是刘备,可是他也要给蜀汉君臣一个交待,对吧?”
孙夫人躬身领命。
——
曹苗与孙鲁班回到解烦营时,孙夫人还没回来。
得知费祎自杀,用的还是孙夫人的箭,曹苗与孙鲁班一样,惊愕莫名。不过他与孙鲁班的慌乱不同,他迅速得出结论:这恐怕是栽赃陷害。
要么是费祎自杀,要么是其他人暗杀,但目标一致,都是孙夫人。
对其他人陷害孙夫人,鲁弘等人都能理解,可是对费祎陷害孙夫人,她们有点想不通。
曹苗说,费祎答应郑廙的条件可能有水分,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这件事如果捅到诸葛亮面前,他肯定要承担责任,而这责任是他根本承担不起的。
与被处死相比,自杀谢罪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而栽赃孙夫人则是呼应吴国文武的心思,里应外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旦吴王迫于内外压力,压下了这件事,费祎本人的责任就会被掩盖住,还能享受死后哀荣,子弟因此入仕。
吴国文武乐见其成,解决了一个心头隐患。
唯一损失的就是孙夫人。不管费祎是自杀还是他杀,逼死盟国使者这件事,都足以让她翻不了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