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司和文华司都是那种还没有找到组织的半独,立部门,没有中枢的衙署愿意接收他们。
这导致这两个部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除了皇帝和民部按时给他们拨款,其存在感几乎没有。
两个不能想要得到朝廷的承认就必须苦练内功,做出成绩,以期早日修成正果。
医管司老大窦奉节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为医官司的未来不停奔走。
这几年道门医馆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开了接近两千三百家,基本覆盖了除南海道、陇右道西北地区、河北道关外地区和一些羁縻州外的所有大唐治下的州县,与各地的私人医馆及关中地区的公立医馆构成了大唐医疗系统的基本构架。
大唐的医疗水平上升了好几个台阶,但其影响力只是集中在民间,朝廷对医管司的态度很是冷淡。
文华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其旗下现有识字学校近一千五百所,专业学校两百六十所,培养出适合作为预备初级技术工人的学生近二十万,高素质的专业学校在校生五万多人。
按说这样显着的教学成果可以称得上教化彰显了,奈何这些学生的去向明确,基本不可能进入官员体系,所以并不被主流认知所承认。
在大部分人眼里文华司的工作更像是在培养工人,而不是培养精英,那些识字学校和专业学校都算不得是真正的学堂。
试问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文华司的地位能高到哪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