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放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再谈起李成梁,无不以养寇自重与养虎为患去评价李成梁。
如此这般,李成梁的评价的反转,就导致了此时朝中的风气。
耿如杞长期不在任境,而在归化城主持联军,抗击建奴西进,而且还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所以,耿如杞,才会获得大西王的诨号,时人谈起耿如杞,莫不以此人为李成梁第二论。
这很不公平,耿如杞自己压根就不想做什么大西王,他只想做大明的忠直之臣。朝中非议不断,若非大明皇帝至今对耿如杞表现了极大的信任,未曾听信这些谗言,耿如杞即便是再不想当这个大西王,也得被赶鸭子上架了。
大明就是充斥着这种官逼民反,民不想反又不得不反的腌臜事。
与时俱进,说易行难。
大明已经垂垂老矣,不是那个皇帝跺跺脚,翻个身子,整个亚洲都要震上三震的时候了,这种时候,对待蒙兀部的态度,当然要从过去那种华夷之辩之中摆脱。
但是朝臣们依旧高举华夷之辨的大旗,耀武扬威。
耿如杞的联袂土默特部、察哈尔部,抗击建奴的西进,在大明的明公和舆情之中,是一件极其政治不正确之事,哪怕是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却丝毫不引起大明百姓的共情,就不足为奇了。
耿如杞吹熄了烛台,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已经进入了夏日,草原的风已经开始变向,带着湿润的水汽的东风,让草原更加燥热。
但是耿如杞的身体却得温养,即便是如此燥热的天气,他依旧得披着大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