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丙刚回到京城就见到沈楚梅桌上摆了两摞各地清流送上来的情愿奏疏,他们请求皇太后再次垂帘监督国策,并且要求勉王监国。这两招一是要尊崇太后掌权,第二就是再没有立太子的情形下,默认了勉王的储君地位。
这些清流早就对沈楚梅,赵小丙等人有所不满,现在认为扛起勉王正统的大旗,就可以一举翻身回到从前。赵小丙想,如果她没猜错,皇太后早已经通过慕兰州跟全国清流的乡绅首脑达成了条件。
那就是,朝廷继续维护氏绅,保证他们掌握着国中大多数的财富。这一招很厉害,连沈楚梅都没办法对付。
“明早皇太后就会垂帘,皇上身边的人全都替换成了太后的亲信。”
赵小丙点点头,天下百姓眼中,皇太后扶持勉王为正统是一件非常忠孝节烈的事,自己的儿子将死,太后‘大义凛然’没有选择扶持外戚乱政,而是位了维护正统跟沈楚梅为首的外戚争斗,那些世绅从各种角度看都会拥护太后。
现在,就算他们对天下公布这勉王只是野种,天下人也只会觉得是沈楚梅在指鹿为马,打压正统图谋不轨。皇太后有恃无恐,便是因为仗着她占着正理。
皇太后垂帘的第一日,慕兰州的督察院就当庭弹劾了十位大臣,赵小丙仔细听,这些罪证正是当年她从沈涛那里拿到的罪证本子上记载的事。慕兰州这是杀鸡儆猴,用督察院的力量威胁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听从他的吩咐。弹劾一些贪官没什么可惜的,第二日慕兰州就弹劾了户部跟吏部。皇太后当堂愤怒,指责赵小丙沈楚梅不善于督管属下,要每个人罚俸两年。
她仔细的观察了一下,现在朝局也很明白,太后与慕兰州,自己与沈楚梅。
倒是莫家,岳家的态度值得玩味,这两家似乎是摆明了谁都不帮,谁都不管,只要火不烧到自己身上便是。莫逸辰用监督东南水师答应的建造为借口直接离开京城走了,随后东南就发生了一股倭寇动乱,岳明朗立刻以此为借口动身离开了京城。
莫逸辰是躲开不假,可岳明朗跟莫逸晨又有所不同,他这是蛰伏东南,暗中积蓄力量巩固他在东南的势力。
正值中秋,趁着莫岳两人还没动身,沈楚梅就让人下了几张请帖要让他们来赏月饮酒。许久未聚在一起,莫逸辰先让管家送了一大盆的母螃蟹来。隔一会,又送来好些的菊花酿,菊花酱,说什么秋燥吃菊花是种最能下火养生的法子。
慕兰州请了个昆曲班子,岳明朗送了好些的新疆马奶子,大个的石榴。赵小丙一贯是带着一张嘴,空手来空手去。秋高气爽的,听曲子吃螃蟹,说说笑笑的倒也热闹,莫逸辰还是那副样子,张口闭口没什么正经事情,京城乱成什么样跟他没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