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夫心中尤其牵挂文兰,那里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半文盲,做事情的效率很差,未来想要推动各个产业更新换代必须要有上过大学的精锐。
虽然宋清河也开了清河书院,笛卡尔也有奥拉夫大学,基础的也有神王教会学校,但是教育基础和氛围差,教师少,想要真正培养出人才,恐怕还要五年十年的光阴。
甚至于宋清河说过的要让奥拉夫在文兰搞科举,奥拉夫还真的心动了,他看了欧洲各国选拔人才官员的方式在结合东方天朝的科举,深觉科举制度的完善全面和打破垄断的妙用。
欧洲各国现在跟大汉的举孝廉差不多,地方议员都是地方的乡绅地主和小贵族,官员也基本都是勋贵之家,平民出身的不靠军功就只能靠帝王赏识了。
之所以欧洲还能不衰而盛,奥拉夫觉得幸亏是欧洲各国没遇过大一统,连年打仗中军功提拔的人才很多且不断加入各个职能部门,让欧洲各国一直开动战争机器,图谋扩张。
可是文兰这种地方维京军团可以说是横扫一切土著,如果不是人口不足消化速度远远跟不上扩张速度,兴许都能打下来半个北美了。
现在法国人基本被赶跑了,也就是英国人还有个小小的弗尼吉亚,荷兰人有个新尼德兰,法国人虽然准备在拉布拉多北部准备建立新的殖民地,但是完全不可能形成气候。
如果是现在欧洲没有大战,或者英法没有卷入其中,奥拉夫还会担心英法对北美大量输入殖民人口影响文兰的局面,但是现在因为古斯塔夫二世的死亡,三十年战争的后半段开启了,英国和法国身在其中只能拼尽全力,海外殖民只能依靠民间的力量了,所以英法两国这两年往北美输送的殖民人口一个只有千人,另一个只有二三百。
虽然海涅在心中明确告诉奥拉夫,英法荷兰的殖民地挥手可灭,但是奥拉夫还是要求海涅不要节外生枝,只是利用土著人骚扰消耗弗尼吉亚就行,至于新尼德兰和新北法兰西因为人口少,国内情况复杂无法大量输送人口,所以只是看着他们自生自灭就好。
奥拉夫对文兰的定位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大一统北美洲东半部,与格陵兰、冰岛、挪威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横跨欧美两洲的“北海大帝国”。
既然文兰未来必定是没有强敌的大一统局势,所以在那里推行科举必然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奥拉夫觉得文兰科举必定不能按照宋清河的思路去考什么狗屁八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