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夫自言自语道:“今年维京家庭都在忙着扩建地窖储存各自的粮食,我们家族的粮食加在一起也有三千万磅重,换算成后世的计算单位也有一万多吨重了,这可完全足够数万人一年的口粮了!留下两成制作饴糖和酒,留下两成养活私奴等人,剩余的明年春天就运到冰岛去!”
今年除了粮食大丰收,疆土大增的诸多好事,奥拉夫心心念念种在易洛魁平原的棉花却如同当头棒喝,给了他一个打击。
今年春天的时候奥拉夫亲自带领可靠的白奴和私奴种下了将近一英亩面积的棉花,结果棉种只发芽了八成。
在夏天的的时候大片的棉花都生长的很好,但是没等多久花蕾却大面积的掉落,最终到收获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半的棉花开花坐果,奥拉夫估计八成是北美的气候与中美洲南美洲不同导致的,但是目前也全是无法解决。
虽然产量不高,但是终究还有有一些收获,经过采摘后,只有不到一百磅的棉花,让奥拉夫十分失望。
在棉花到手后,奥拉夫先命人将里面藏着的棉种取了出来,最后发现棉种数量和春天种下的差不多,而且品质还要差一些。
按照今年的经验奥拉夫估计明年春天把这些棉种种下去后,下次收获八成会更加的惨淡。
只是收获的问题奥拉夫还能勉强接受,因为明年他还可以再从欧洲购买棉种,可是之前他忽略的一个问题却让他空守着棉花无法使用。
棉花变成棉布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比如棉花的处理,要经过轧花变得蓬松柔软,然后纺织成线,再用棉线纺纱纺布。
任何一道工序都要借助相应的工具和手法,奥拉夫前世没有从事过纺织行业,对所有的工序都不了解,因此面对着一团团的棉花他就是无从下手。
在找了许多维京妇女和印第安女奴研究后,这些会制作毛线毛呢的女人也研究出了对棉花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用石锤后木棒砸棉花球,然后进行拉扯将棉花变的柔顺蓬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