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伯:可是有钱人是不屑于到咱们小馆来吃饭的,咱这小馆还是给普通老百姓开的,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或重要的日子,大家才会来。他们吃不起大馆子,偶尔到这里来吃一顿,还能负担得起。
长苏:不错,虽然人少,却也会细水长流,既能保证菜品质量赢得口碑,也不会很忙。
郑大伯:正是这样。平时我们种种菜,打打鱼,鸡鸭都是自家养的,吃着放心。隔三差五来次客人,我们老两口也照顾得过来。如果做些便宜的大众菜,每日里人满为患,我们忙不说,小苏你来了,我们恐怕也没工夫招待哩!
长苏不由得点头:大伯这种经营方式也很不错。
原来是走普通大众的小资情调路线啊,这个经营理念真是高哇!看得出长苏很赞赏郑大伯,尤其赞赏他的经营之道与为人之道。
长苏来之前,可能有两种预期,第一种,这里是一家平民馆子,有很多人来吃饭;第二种,这里已经变成了高档豪华酒馆,郑大伯成了大老板。然而,都不是。郑大伯最值得赞赏的是虽有金手指却心不贪,明明可以挣大钱,过更好的生活,却宁愿只给普通百姓做菜,同时进行各种劳作,而且还很方便长苏随时带人来吃。
他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却能和长苏成为朋友,能为长苏招待景睿、豫津这样的客人,那只能说明他有不普通之处,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呀。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宁静而淡泊,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哪!所以他才这么多年一点也没显老,如此红光满面,精神十足,这样的人不长寿,简直天理难容!
长苏也不只是结交上流社会的上层人士,这样的普通百姓很值得结交啊,他的豁达,无欲,淡泊,应该会给长苏一些启示吧。
和郑大伯聊完了,飞流正在啃第三只猪蹄,他啃得非常仔细,一丁点肉也不放过,所以吃得很慢,一点也不像快要吃饱的样子。点击婆婆看看是否有剧情吧,结果还真有!有更重要的剧情!幸好我没错过,哈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