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乌干达来说,英国在肯尼亚的力量显然更上一层楼,因为英国在肯尼亚的管理,更加接近于英属印度的模式。换句话说,在整个英属东非当中,肯尼亚更加近似英属印度的直辖行省,而乌干达则很像是海得拉巴那样的土邦。
肯尼亚的两大城市都存在不少白人定居,数量远超乌干达。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后,菲利普·米切尔总督,想要合并出来一个庞大的完整殖民地。让英属东非代替印度的作用。
不过艾伦威尔逊知道,现在动手已经太晚了,因为他本人已经抢在了菲利普·米切尔的前面,在英属马来亚首先采取了这个措施。
这样菲利普·米切尔的英属东非计划就没用了。而且就算继续实行成功几率也不大!英属马来亚的过半人口是华人,这些华人对马来亚这个殖民地本身就没有感情。
不要说是新移民,原本的华人族群大多数也不把自己看成是本地人,同样也没有本地意识。最重要的是华人本身有祖国,这个祖国还和英国是敌对状态。
那么综合考虑之下,艾伦威尔逊所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马来亚的经济发展。换取做华人的客人不闹事。维系马来亚的族群平衡。
如果美国对马来亚动歪脑筋,就会发现一旦成功可能会制造一个亲中国家。
这种后果下,已经因为朝鲜战争一筹莫展的美国,可能就没这么容易下定决心使坏了。美国一方的威胁减轻,艾伦威尔逊的任务就是专心应对来自苏联的颠覆。
这是英属马来亚的客观条件,艾伦威尔逊心里认为,美国不会冒着颠覆英属马来亚的风险,促成一个可能倒向苏联集团的国家出现。
可是英属东非没有这个条件,英属马来亚过半的人口对马来亚没感情,殖民地只不过是他们工作吃饭的地方。可英属东非的人口可都是本地人。
合并不成功还好,万一合并成功了英属东非联邦以后,这不是又走了英属印度的老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