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万安等人在成化年间虽然身居高位,入阁拜相,却始终尸位素餐,对宪宗朱见深的种种失德之举不能有所匡正,以至于万安、刘珝、刘吉三位阁臣被人们戏称为“纸糊三阁老”,六部尚书则被戏称为“泥塑六尚书”。
与“天下贤相”谢迁、“擎天之臣”杨廷和相比,万安等人简直就是大明帝国最普遍官员的典型代表!
如若他三人仅仅只是尸位素餐倒也罢了,但利欲熏心的他们未曾将精力放在治理朝政、规劝天子上,反而大肆进行党同伐异、培植党羽之举!
首辅万安、次辅刘吉与南人结党,阁臣刘珝则与北人结党,相互倾轧,扶持党羽,最后以万安和刘吉获胜、刘珝致仕而告终。
“纸糊三阁老”中,万安“贪狡”,刘吉“阴刻”,刘珝相较二人为优,但被时人认为“狂躁”。
三人皆是程朱理学培养出的典型书生,毫无治国才能,但偏偏能够显贵,甚至入阁拜相,其后不思精忠报国,反行党同伐异之事,这才是真正的“”奸佞幸臣”!
阁争最典型之事,莫过于嘉靖隆庆两朝之时,张孚敬陷害杨一清、夏言撵走张孚敬、严嵩诛杀夏言、徐阶斗倒严嵩、高拱弹劾徐阶、张居正驱逐高拱,惨烈的阁争之风盛行,以至于身为首辅者竟无一有善终!
以上这些名臣,除奸臣严嵩外,均是才智超绝的一代人杰,却始终逃不过权势的诱惑,大开内阁党争之风!
或许他们的动力源自于心中的万千沟壑、满腹乾坤,源自于当年寒窗苦读之时立下的雄心抱负,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没有过错!
殊不知他们行党同伐异之举时,有多少朝臣受其牵连,多少官员因此致仕,郁郁不得志,忧愤而亡!
内阁党争的本质在于权势,毫无疑问,首辅是权势最大的那位,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