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因为徽商利益而选择倒向朱厚不同,江淮此次是真的心甘情愿。
出身商人世家的江淮自然清楚海上贸易那足以令人疯狂的利润!
但是太祖建立大明后因为种种原因,屡次三番五令加强海禁国策,彻底断绝了商人出海的可能。
即便之后太宗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名义上带回了“万国来朝”的壮举,其实根本也并未带回多少利润。
这得归功于大明身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为了彰显大国风范,大国气度,朝廷对于这些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前来朝贡的番外之国从来都是“怀柔荒远”、“薄来厚往”!
人家带多少宝贝前来朝贡,朝廷就反送给他数十倍的宝贝!
甚至不少文臣还为此沾沾自喜,大书特写,歌功颂德,以彰显自己的功绩。
在江淮看来,大明朝廷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被人骗了还帮他输钱,傻到家了!
人家都知道这里有一个爱好面子的大傻子,只要你阿谀奉承几句,就会获得数十倍的赏赐,谁不乐意前来!
因为这种畸形的朝廷理念,导致大明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因此自英宗后,历代帝王便逐渐强化海禁国策,彻底断绝商人出海经商的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