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直摇头,说道,“虽然咱们三人都是旧识好友,但不是我说,本初这人好大喜功且容易得意忘形,要是将陛下交给他,保不定会出现独断朝政那样地事情,所以我是反对的。”
“那稚叔是不同意,陛下移驾邺城了?”曹cāo亲自给张扬添上酒问道。
“那是肯定地,许县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孟德你也一向尽心为朝廷,有你拱卫着陛下那是最好不过。等司隶恢复元气后,再让陛下回归洛阳,如此你就是社稷的大功臣啊!”张扬不虞有他,实诚回答道。
“我也正有此意,但还要稚叔你的帮忙,不然恐遭小人干涉。”曹cāo亲切说道。
洛阳城北,袁熙军大营。
天sè一昏黄,钟繇就急不可耐地来此拜访袁熙,袁熙、郭嘉两人也热情地招待他。
“其实在下所学不过蔡老师的万一,蔡小姐现在青州,她那有老师的典籍手迹。她才是完整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元常先生若是有机会不妨去求教她。”袁熙谦逊道。
“谁不知道临淄侯乃大汉才子,诗文书法自成一家且造诣极高。”钟繇不依不饶道。
袁熙笑了笑,先说了所知的一些理论,比如后世习注重的什么“一波三折”,“一笔三过之”。这其中有蔡邕的独门绝技,也有后世的书法理论,在钟繇听来却是受用无穷。
随后袁熙取过纸笔亲自示范了一遍,还将一些后世的行书、楷书技法加以演示,看得钟繇是如痴如醉。同时袁熙又故意保留了一些技法,也使得钟繇心中急痒难耐。
钟繇跟袁熙相谈甚欢,浑然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时辰,当人对于一件事过于专注时,那么时间也就飞快,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弱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