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下雪是需要几个条件的。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下雪呢?是不是只要天气冷就够了呢?当然不是了!
第一,下雪的首要条件就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这个饱和就叫做饱和水汽量。而且在空气达到饱和时所能达到的温度,这个叫做露点。
只有当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的时候,空气里有多余的水分,才会变成小液滴,或者是冰晶。
而又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直接凝聚成小液滴的平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这也也就是说,形成小水滴必须在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必须不小于100的时候才能增长,这个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而冰晶呢,这个就要求水的含量就比较低,容易多了。往往是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是可以增长的。
比如说,当空气温度为20℃时候,这个相对湿度也就只有80,这个时候那些个小冰晶就能增长了。
因此气温越低,那些个小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也就越来越小。
所以说在高空,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那些多余的水汽是先形成小冰晶,然后在下落的过程中才会变成小水滴的。
虽然形成小冰晶比较容易,但是降落下来,还是小冰晶――也就是雪花。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