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这首歌由药王孙思邈整理出来的《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正是书里讲解这门针法的开篇歌诀。在书里发现这种神奇的针法时,我立刻就对这招有了极大的兴趣,到处搜集资料,才发现其实这首歌诀流传甚广,但更详细的针法却成了隐世之秘。
其实歌诀中的鬼宫、鬼信、鬼垒、鬼心、鬼路、鬼枕、鬼床、鬼市、鬼窟、鬼堂、鬼藏、鬼腿、鬼封对应的是人体的十三个穴位。
纸爷的小册子里还附带了另一首歌诀,正是用来解读这篇《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的。
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用忙,十三舌底在中央。
这首解读的歌诀之下还有详细的用法。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