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经夫人这么一说,真正体会到恩爱生恼。原本他是坐在大床上与夫人谈话,听完之后,赶紧下床面向只园精舍方向跪下,双手合掌说:「佛陀是大觉圣人,所说的教法治我愚痴,见佛三次,闻佛开示,我仍然无法解悟,甚是惭愧。现在我才深深体会佛陀的真理,从今而后,我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永生永世做佛的声闻弟子,佛陀所说的法音,我将尽形寿诚意听受,听后还要身体力行。」从此舍卫国波斯匿王即皈依佛
达摩大师,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默然,达九年时间。达摩大师不仅以虔诚超然的“壁观”方式修行,而且还提出“理入”、“行入”的修行理论,主张“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寂然无为”。认为“众生无我,苦乐随缘,逢乐无喜,遇苦不忧”。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按佛教教义修行。他被尊为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至今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还保存着“初祖庵”。传说为达摩面壁九年的地方。又有“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石刻像。
达摩大师圆寂后,承继大师为禅宗二祖的就是“立雪断臂”的慧可。
慧可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北魏正光元年(502年),他慕名去到洛阳嵩山少林寺拜谒菩提达摩大师。大师有意考验他,不予接见。时值严冬,大学纷纷扬扬,慧可终夜立于积雪之中,直至天明仍不得入室。慧可为了表明自己的至诚,竟用刀自断左臂。达摩大师闻讯,深为感动,立即将他安排至钵盂峰的禅房中养伤(至今钵盂峰还保存着慧可的弟子所建的“二祖庵”),伤愈后,大师亲授《楞伽经》四卷。后到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传道近四十年。慧可传法,能“奋其奇辩,呈其心要”,僧俗人众,奉为师范。但也遭到一些僧人的迫害。有个叫道恒的禅师,也在邺下说法,他对慧可心怀忌恨,于是派他身边的弟子加害慧可,没料想到那个“刺客”听了慧可的讲经,心服口服,改恶从善。道恒不甘心,又派人去害慧可,结果又被慧可感化。后来道恒质问那些弟子:“我费了那么些功夫去矫正你们的眼目,想不到你们竟如此执迷不悟!”那些弟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们的眼目本来是正的,就因为你的缘故变邪了!”道恒对慧可更加怀恨,多次加害,却未得逞。慧可大师虽一再遭人陷害,但想不到竟然活了一百零七岁,可能是高僧中最长寿的人了。
明朝万历年间,圉镇闹瘟疫。
圉镇济宇寺方丈巨然睹此惨状,便长跪大殿佛像前,祈求道:“老衲发愿造一口巨钟,用钟声驱散瘟神,还众生一个朗朗乾坤。”
高僧要出门募化,临行把僧值叫来,叮嘱再三:“若有人得知消息,前来布施,一定要把布施所得用于造钟,不得他用!”
某村有寡妇鹿娘,她的丈夫在这次瘟疫中丧了生。他生前是一名艺巧的木匠,婚前送鹿娘一精制木钗作信物,上面雕有一对鸳鸯,这对鸳鸯就跟活的一般。
鹿娘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刚满周岁,还没离怀,可是这孩子也染上了重病,鹿娘的心都碎了,她恨不得孩子的病让自己得。
她抱着孩子到济宇寺,祈求菩萨保护她这根独苗苗。鹿娘住的村离济宇寺有四十多里,她抱着孩子一步三磕头,一对秀气的发辫已散开,像一块肮脏的黑抹布了;一双金莲磨烂,血都渗到绣鞋外面了,来到济宇寺,她见很多人都在捐助,问问才知道是为铸钟。鹿娘也要捐,她摸遍全身,一个钱都没有,只摸到那枚木钗。她浑身颤了一下,看看怀里的孩子,手一松——“扑”,木钗掉进了募捐匣里。
晚上,僧值清点捐助银两,见有一枚木钗,他想都没想就把这枚木钗随手扔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