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赋税十之四五,古今罕见,敢问如此高的赋税只为养着那些不敢北伐的兵士,只知内斗的文官,生民之命怎么立?老百姓除了努力的活着,便是供养这这些人。”
“大宋尊儒崇道没问题,但这些绝学若是用来奴役百姓,不要也罢,如此之大宋哪来的万世太平,依宋某看来,能不被异族奴役已是万幸了。”
“大宋的根基已经烂了,我若归宋,定然少不了一番争斗,内耗我汉人之血,损我宋家军之威,不如另起炉灶,宋某不敢治下有万世之太平,但我能保证尽量不让一个百姓饿死,不让一人枉死,若有也当追究父母官之责。”
“幼安兄弟,你们来颜神城中多日,也应看到,我华国与大宋不同,与金朝不同。”
“我们这次科考的状元有一篇文章,诸位若有兴趣,我倒是可以给诸位看看。”宋杰罢把刘完素那篇文章从书桌上取过来,递给辛弃疾等人看。
宋杰十分欣赏这篇文章,便命人抄下放在书桌上,他已经读了许多遍。
刘完素的文章在后世看来是极为普通的看法,主要就是两点,一是主张士农工商权利平等,或者不把百姓严格按照士农工商来划分,农工商皆有机会成为士,同样士也可为农工商中的一员,这士农工商将成为职业,而不是阶层或是阶级的划分,另一点,他提出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为人处世,皆要实事求是,重在求是。
正是这个原因宋杰才点了刘完素的状元,而且宋杰得知这个刘完素家中世代行医,本人也精通医术,他之所以有如此看法还是与其行医有关,所谓对症下药,定然要求了解病因,实事求是,不然可是要出人命的。
看来古人常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不无道理。
为相者不光要有为国为民之心,更要有为国为民之力,还要有治国的理念和方法,不唯上,不唯下,只求实效,纾民之困,如疗疾般,方能成为良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