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有载千万种之物,为何如今寥寥,孤认为,古之地有万物存之,或有飞龙火凤,或有擎巨兽,而今单单只见人存于世,主宰着大地,缘何?物竞择,适者生存罢了。”
宋杰端坐于交椅之上,侃侃而谈。
其实宋杰如此是要引出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然后引导大家思考我们将到哪里去。
而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从哪里来,他告诉众人,物竞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观,也就是对进化论的是想,他举了几个例子,如狗是自我演化的代表,牲畜是人类驯化的代表。
之所以兜这么一大圈,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要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后世的一些基本思想,那就必须引导人们接受与之相对应的三观,而且是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道理去引导,这个过程不能太急,要举例子,讲事实。
只有一批三观与他相近的人,才能够按照宋杰的思路去治国理政,才能让这个社会的思想进步。
而由达尔文进化论演变而来的演论是最为切合古人思维的一种自然观,是世界观的基础,演论的思想暗合易经和道家的基本思想,由此为切入点在宋杰看来再合适不过。
“王上的见识非凡,老臣佩服不已,王上今日所言:物竞择,适者生存,确实符合地之道,万物演化之理,老臣建议,可由今科进士组成翰林院,记录下王上所言,名为《上训》,并分发到各州县官员和各官学学子手上,作为科考之内容。”梁尚君这下总算弄懂宋杰的意思了,原来这位王上是想立言,以教化万民。
不过今日宋杰所言还真让梁尚君等人刮目相看,至少之前的典籍中还没有出现过宋杰的这些话。
听到梁尚君如此,宋杰心中顿时乐开了花,看来还是老梁懂他他啊,不过这时也不能表现得太过露骨,于是宋杰只是笑了笑道:“老师言重了,孤今日不过是因为明教问题对宗教之事有所感触,了自己学习的经典后的感悟,这里少不了老师的教诲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