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高务实一贯认为他自己的指挥水平也就那样,但他依然百战百胜一个道理。真正的战略层面决策者未必需要霍去病那样的天才,只要能把握大局,以庙算而胜谋算是完全可能的。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具体到高渊这次,其实高务实一开始还真的就是打算让儿子去镀个金,当然也是让他去和南疆军方的主要将领们混个脸熟,这些对将来都是有好处的。
不过高渊本人显然并不这么看,他看来更多的是将此事看做父亲对他的锻炼,甚至可能是某种考验,因此他的态度很严肃。
按照高务实的看法,十三岁的孩子本不该有如此成熟的心智。或许大明这样的“古代”社会的确更容易让人成长,不管这成长是因为高渊有好些弟弟妹妹,需要他这个大哥在父亲不在时“长兄为父”,亦或者是整个社会对时下少年们的要求普遍如此。总之,高渊的表现看起来都很成熟。
不过高务实没想到一件事,他本人在外界眼里远比高渊更加早熟——他八岁左右就已经当了太子伴读,甚至创立京华了。
而高渊的早熟其实就和这些关系很大。他自小就听到身边人一个个都和他说起他父亲小时候的种种事迹,这无疑会给他树立榜样,但同时也会带给他很大的压力。
所谓环境塑造人,大抵就是如此。
高务实决定事情一般都很快,但这一次却沉吟良久,迟迟没有发话,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或许是因为之前高渊的话,黄止汀并没有要开口的意思,于是刘馨说话了。
“老爷,这次出兵阿拉干的事,妾身以为不如就交给渊儿来办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