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我爱读小说网 >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七)岑凌与香料(7K) (8 / 10)

第282章 宫里宫外(圆七)岑凌与香料(7K) (8 / 10)

        实际上,这与香料的药用价值不无相关。宋元以前,这些南洋进口香料多作药用。到宋元时期,香药应用于饮食的记载才逐渐增多,而直到明中叶以后,胡椒、苏木、丁香、檀香、豆蔻等香药,才作为调味品迅速充斥日常饮食。

        因此后世有学者表明,“香料”与“香药”的涵义基本重合,其微弱的区别可能是,“香料”多具有调味功能,“香药”则更重在药用价值。故,古代中国香料贸易包括了“香料”与“香药”两大品类。

        中国自身缺乏香料资源,依赖于与南洋国家的贸易。在香料、香药名目中,丁香、肉豆蔻、胡椒、檀香和龙脑香等,均产自古代南洋地区。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其中,丁香和肉豆蔻甚至在十七世纪以前仅在南洋的特定岛屿上生长。比如说,丁香采摘自丁香树,丁香树仅生长在摩鹿加群岛;肉豆蔻和肉豆蔻干皮则产自肉豆蔻树,生长于班达诸岛。因此,丁香和肉豆蔻极为珍稀。

        相比较而言,胡椒、檀香和龙脑香等较为普遍。苏门答腊和爪哇都有胡椒生产中心,产地多达25处左右。而檀香和现称天然冰片的龙脑香,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都有产出。

        在中国古籍的记载中,产自古代南洋的香料品种更为丰富。

        宋代赵汝适所着《诸蕃志》便记录说,三佛齐“土地所产,玳冒、脑子、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荳蔻”;

        阇婆国“出象牙、犀角、真珠、龙脑、玳冒、檀香、茴香、丁香、荳、荜澄茄、降真香、花簟、番剑、胡椒、槟榔、硫黄、红花、苏木、白鹦鹉……”

        到了明代,亦有多处记录古代印尼所产香料品类。其中,《西洋朝贡典录》载,“(三佛齐)其土物多黄速香、黄蜡、降香、沉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