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涯胜览》载爪哇国“土产苏木、金刚子、白檀香、肉豆蔲、荜拨、斑猫、镔铁、龟筒、玳冒”;旧港则“土产鹤顶鸟、黄速香、降真香、沉香、金银香、黄蜡之类”。
古代商业比较简单,往往是需求产生市场,而现代商业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叫做创造需求、打开市场。
本书前文有述,大明早年的朝贡贸易,因为皇室垄断的原因导致天下官民怨声载道,此后随着海禁,大明国内对香料的“需求”急剧萎缩。这种萎缩其实根子上不是需求萎缩,而是由于不准进入而使得民间只好放弃。
随着高拱开海、高务实扩大贸易,大明民间对香料的需求在这些年快速回升。然而高务实尤嫌不够,因为他知道大明一贯的问题很明显,它是官府穷而民间富,事实上民间是有基础“提振消费”的。
于是,京华这些年在大明国内想方设法扩大香料销售,其中包括时不时来个“每月半价日”之类商业模式上的降维打击。于是,香料市场在大明国内日益扩大。
这就给岑凌创造了良好的“时代红利”,虽然苏门答腊没有最珍稀的丁香和肉豆蔻,但胡椒、檀香、龙脑香这些却可谓是产能充足。
于是在岑凌的亲自关切下,亚齐的香料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大幅扩张了对大明的出口,还因为地理优势行销印度、阿拉伯地区,甚至西班牙、葡萄牙人也是他的大客户。
二十年前还在玩自给自足那一套的岑氏土司,现在竟然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让粮食产量一时半会提升不上来的亚齐对于香料贸易十分重视。
香料贸易的出货地既然是南洋诸岛,那当然就得重视来来往往的船只、船队。但南洋各岛的船舶制造业却很拉胯,岑凌也不敢染指这个京华起家的主要行当,于是只好请南洋舰队在亚齐专门安排了一支分舰队作为海上警戒力量。
荷兰人第二次派往南洋的内克舰队,这次就是碰上了南洋舰队亚齐分舰队的拦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