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隆庆元年那件事,脑毛大也不禁叹息,道:“当年那样的大胜,真是回想一下都觉得痛快啊。”
他们俩说的这件事,跟蓟镇这些年的防务水平变动关系很大。
昔日,嘉靖四十三年的初春,图们汗冲击山海关等关隘未果,到三年后的隆庆元年终于得逞。这一年秋末时节,图们汗的十万人马拆毁河岭等处明军疏于防守或干脆无人防守的长城二十九处,冲破界岭口关守,一举攻占台头营。
之后,蒙军分兵到抚宁、卢龙、昌黎、乐亭等县到处烧杀抢掠,并欲攻占和捣毁昌黎县城。昌黎县城被围攻达四天之久,昌黎军民拼命死守,才未失陷。
短短数日间,昌黎、抚宁、卢龙、乐亭等县被杀害的黎民百姓多达一万两千五百余人。
朝廷闻讯之后,急调时任辽东总兵王治道领兵入山海关,与时任蓟镇总兵李世忠统帅的部队从东、西两面截杀犯境的蒙军,并派时任辽东巡抚魏学曾入驻山海关镇守。
几天后,蒙军向义院口方向突围,在义院口又拆毁长城十六处,夺路而逃。
不过他们运气有点差,待逃至棒槌崖时,遇大雾迷路,战马失蹄,坠落深涧者众多。
当时正是新君即位,朝廷内部又碰巧徐阶开始打压高拱,而徐阶只是个官僚,争权有一套,边事几乎没去管,于是明军的战斗力也就不必多说了。因此真正打仗的时候多不敢战,战后却争抢蒙军自坠棒槌崖的死者首级报功。
不过此战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开了辽东镇与蓟镇联合作战的先河,两镇之间的互动由此始。而能把两镇的防务紧密结合起来的契合点则非山海关莫属了。
在嘉靖年间,山海关及其邻近地区的长城因多次遭到冲击,险情不断,均陆续加以修补,但建筑格局并无大的变动到隆庆年间,在戚继光到来后,这一带的长城防御建筑与设施才作了大的改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