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我爱读小说网 > 大明元辅 > 第055章 分道扬镳,图们西进 (7 / 9)

第055章 分道扬镳,图们西进 (7 / 9)

        隆庆继位登基之后,基本上一直都是跟着高拱的理政思路行事,为改变畿辅地区屡遭侵扰的险恶局面,遂决定调用在南方御倭立有大功的戚继光和谭纶到北方整饬边防,训练边兵。

        隆庆二年夏,在新任蓟辽总督谭纶的鼎力举荐下,朝廷任命年轻时曾在蓟镇数度戍守的戚继光以都督同知职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后又任命其担任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总兵。

        于是,戚继光在朝廷的支持下,在整顿、训练守边部队的基础上,开始大力整修蓟镇的长城防御工事。

        嘉靖年间,宣府、大同一带的长城在修治时,建造了不少烽堠墩台,而蓟镇的一些险要地区的长城在修整时却没有增建墩台。

        因此戚继光主张,蓟镇长城在再修整时应作大的改动:一是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在墙两面均设垛口,异常冲要的地区修筑重墙一是在长城线上加筑空心敌台,作为边军驻守的御敌堡垒。

        在此之前,蓟镇长城线上也曾筑有砖石小台,但小台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且台很既难以掩蔽士兵,又难以贮存军火器具,在实战中作用不大。戚继光决定“筑高台,建庐以栖火器”,并根据地形决定敌台的修筑地点和形式。

        他认为,敌台间距要根据地形地貌,或近或远,紧要地区数十步或一百步筑一台,次要地区一百四五十步或二百步筑一台,两台相应,互相配合。

        同时,有实战作用的敌台一般应高三四丈,周围为十二丈到十七丈要以巨石或砖筑台基,与边墙同高,向外突出一丈半左右,向内突出半丈有余台分三层,中间虚空,四面留有箭窗,上层有垛口。

        每台驻兵三、五十人,并贮备必要的器械、餱粮。在敌台之下,另有驻屯军队,与台上守军配合作战,防止敌军拆墙内犯。

        当时高拱已经回朝主政,朝廷的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于是采纳了戚继光的建议,但因为财政也只是刚开始好转,没法投入太多,便把应建的敌台数目由3000座减少到1000多座。

        戚继光和谭纶调配兵卒,开始了大修长城的工程,到隆庆五年,修起1017座敌台,并将沿途长城均视情况加以补修。当时,山海关地区在总督谭纶的亲自主持下也大动土木,在山海关两侧的长城,特别是角山、后角山修筑了不少敌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