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军拿曹军,只当曹军对待,相反,青州营拿荆州军,是当定边军主力对待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战场上的形势。
南山武院之中,对战将的要求有详细的描述,其中一点是,身为战将,不但要会打胜仗,更要会打败仗,后者也重要。
一开始,很多将领们听不懂,原因很简单,定边军没打过败仗啊!那又如何要求我,会打败仗?结果,司隶之战中……
程昱用计,伏击白帆的飞熊军,后者损失极大,成了最好的战例。正如将军所言,百战百胜?一战就能让你失去,所有光荣。
当然,飞熊军不至于,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战例,他们在中伏之后的表现,可圈可点!徐晃、张郃,皆表现的极为强韧。
士卒们死战不退,同袍们增援及时,以至于这一战飞熊军的确伤亡惨重。但仅仅从伤亡数字看,曹军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韧性、意志。这是基础,可以战败,但绝不会溃败,一字之差,判若云泥,唯有如此,才可能挽回局面。
同样的遭遇伏击,比起司隶之战,荆州军面对的环境,要比当日的飞熊军好的多。但他们显然没有,后者的韧性和意志。
当巨大的伤亡出现时,荆州军开始溃败了,溃败,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指挥系统的完全失灵,军官找不到士卒,士卒一心逃命。
这种状态下,别说是蔡瑁,你就是将高顺典韦一起放在战场上,也改变不了荆州军失败的命运,曹军由此更为振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