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我爱读小说网 > 古玩人间喜剧之幽蓝青花 > 第十五章 过来人恋爱如老房子着火 (1 / 3)

第十五章 过来人恋爱如老房子着火 (1 / 3)

        老费有点兴奋,坐在她对面,不忍打搅她。也许杨柳刚发现有人在看她,抬起头见是熟人,微笑说,你好!老费说,你好!好雅兴,你在看什么书?杨柳把封面给老费看。老费惊讶地看到,这是一本《诗刊》杂志。

        那个初春上午,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色,深深地刻在老费的心里,通过那次偶遇聊天,老费了解到小柳经常去镇上的图书馆看书借书,她看的不是《故事会》,《知音》之类的刊物,而是《收获》,《上海》,《选刊》,《诗刊》等类刊物。光这个爱好,就令老费思绪万千。小柳只有高中学历,却有很好的修养,这是比较少见的。老费不知道,这位成熟而不俗的美女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从这以后,两人经常在怡园的茶馆里聊天,他跟小柳聊古玩,聊创作,有很多话题,老费知识渊博,小柳也喜欢跟他聊天。老费想帮助杨柳,让她在上海站稳脚跟,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小柳说,她对工作的好坏无所谓,在超市上班做一天休息一天,工作时间13小时,休息天就出去玩,或者看书写作,在虹翔镇不会待很久,一年后,她可能会离开上海。

        后来,老费说他可以帮杨柳在虹翔镇开店,老赵有一个亲戚要出国移民,急需转让老街上的酱园店铺,老赵跟老费说,你可以跟小柳说说,酱园蛮赚钱的,他的亲戚愿意教会酱园的经营门道。小柳对开酱园不是很感兴趣,开店需要本钱,再说,每天在店里,没有时间玩。

        那天,老费和杨柳在老赵的古玩店里,老赵说起酱园文化。中国天南地北,有商街就有酱园,而且大都是老字号,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集中了各地的口味,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酱园,所以酱园文化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基础。

        北京的“六必居酱园”的酱菜从皇帝到平民都喜欢吃,六必居酱品还成就了北京杂酱面的盛名。而我们南方人比较喜欢扬州的酱菜,扬州两家老字号三和与四美合并为三和四美著名品牌。江南地区,酱园比北方更多。虹翔镇的酱园同样历史悠久,因出产郁金香酒声名远扬,民国的时候,郁金香酒还获得过德国“莱比锡博览会”的金奖。

        现在的酱园跟从前不一样,从前的酱园自己制作酒,醋,酱油,各种调料,酱品,酱菜,腐乳等等,我们小时候拿着瓶子去拷酱油,打酱油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来自于此,小孩子不懂事,旁观者而已。现在的店家一般不生产酱菜和各种酱品,甜酱,豆瓣酱,辣酱,辣油,豆腐乳、豆豉之类主要是从各地进货。

        老赵亲戚家的那个名为宝和酱园已经传了三代人,也算是虹翔镇的老字号了,现在经营南北酱品,酱菜,货源主要来自上海本地,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甜酸麻辣,应有尽有,在老街上生意做得不错,一个月能挣个一万多元。现在亲戚全家移民加拿大,希望有人把这个酱园牌子继续做下去。转让费除了店名品牌价值,还包括装修费,已经付掉的余下店铺租金,以及店里的存货,一共六万。

        老费说,可以借给小柳七万,一万作为备用金,把店盘下来,其中有老赵拿出三万支持老费。杨柳看到两位老大哥这么愿意帮助她,表示感激说,”愿意尝试一下酱园生意,但本钱是两位老师的,光借钱做老板不妥,万一亏了,对不起两位老师。”老费说,”我们相信你的能力,几万钱不算什么,以后赚钱再还也不迟。”杨柳才答应下来。

        超市的一年的合同到期了,杨柳谢绝了经理的挽留,经理说,这一年杨柳给超市带来了不少人气。周围邻居说,这个营业员姑娘真漂亮,无论男人,女人,年轻人,中老年人都喜欢和蔼面带微笑的杨柳。

        酱园生意是杨柳第一次创业经商,她自信一定可以做好,果然没过多久,人们开始传说虹翔镇有一位”酱园西施”。杨柳的宝和酱园生意兴隆,不到半年就把借老费的钱还上了。

        她雇了一个营业员,自己亲自去酱品酱菜产地考察进货,虹翔镇外来人口众多,口味不一,她提供免费品尝试吃,征求记录顾客意见,根据酱品酱菜腐乳的销售情况,调整货源,新增加了各种风味。慕名而来的顾客希望看到这位漂亮的老板娘,有时候杨柳不在店里,雇的女营业员长相比较一般,跟漂亮不沾边,有的顾客便会问,你们老板娘呢?

        杨柳的酱园生意做得好,老费虽然为她高兴,但是感觉和她恋爱似乎谈不上了。杨柳从不拒绝老费的爱意,却跟老费保持一定距离。老费不敢开口,更不用说和她有半点亲密举动。也许杨柳心存高远,自己不属于她喜欢的类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