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读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我爱读小说网 > 古玩人间喜剧之幽蓝青花 > 第十章 从前的旧货市场 (2 / 2)

第十章 从前的旧货市场 (2 / 2)

        同行之间经常有交易,价格有时会低于市场价,上海古玩俗称“叫行“,意思是同行之间交易,交易价格俗称“叫行价“。

        有一些人走街串巷收古玩字画旧货,上海古玩俗语叫做“抱筒子“,还有专门到农村去收货“铲地皮“的贩子。

        老赵后来辞职专门做古玩旧货生意,跑过筒子,铲过地皮,收来的东西一半“叫行“。他没有条件收藏,家里已经放了不少老东西,睡的是红木大床,床边堆着各种各样的书,床底下塞满了东西,写字台也是红木的,玻璃柜是红木的,里面放满了古玩,亭子间早已经放不下了。老赵留了一点不太占地方的古玩精品,其他东西有钱赚随手就卖了。

        从前做古玩生意的人,老赵大都认识。除了抱筒子,铲地皮,生意人古玩旧货主要进货地方就在福佑路地摊市场。老底子(上海话、意思也是过去,从前)每个区的一些旧货调剂商店,都是古玩生意人出没的地方。卢湾区淮海路旧货商店,人称淮国旧,JA区南京西路旧货商店,是后来的上海古玩商店。

        几个大的旧货商店,实际卖的大都是古董,柜台里是瓷器,古董钟表,铜炉,首饰玉器,印章,木雕,店里红木家具摆放不下,几个仓库里的红木家具更是满坑满谷。

        这些古董和老家具哪里来的?大部分是那个动乱年代的抄家物资。老上海的大小资本家,包括在家里客堂间里放一架车床加工螺丝,做点小生意养家的小业主都被抄家了,但凡有点值钱的东西,无论是红木家具还是金银首饰,统统用车拉走。做得正规一点的造反队红卫兵会写一张抄家清单,有些家里糊里糊涂被抄家了,主人吓得不敢问来者是何方神圣。

        十年动乱结束后,开始退赔抄家物资。很多家庭的住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住独幢洋楼,现在住一个楼层,原来住一个楼层的,现在只住一个房间。

        在动乱年代里,那些洋房后来大都分给了住房困难的群众,有的造反群众搬进去后就不走了。以至于退还抄家的住房非常困难,占据房子的群众需要另外安置住房。退还古玩,金银首饰等值钱的东西也很困难,因为很多都遗失了不见了,无法原物退还,只能折合人民币退赔。

        动乱的十年里,SH市区人口大幅增加,住房却没有什么增加。退还的红木家具,原先的主人也不要了,因为现在栖身之所太小,无法容纳体积大的东西,于是折算现金退赔,几元,几十元便卖给了那些国营旧货调剂商店。旧货商店放不下这么多的红木家具,干脆不收了,于是民间收旧货的拾遗补缺,买卖红木家具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这种是不合法的,包括买卖古玩字画等都是不合法的,卖古玩是倒卖文物,但是卖旧货可以,所以潘家园市场的名称不是古玩市场,而是旧货市场,福佑路也是旧货市场。

        八十年代的上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上海人的住房困难达到了顶峰,一家4口成年人挤在石库门房子的一个十平米的亭子间里,或者一家7口成年人住在十几个平方米的老工房里的困难户比比皆是,这些住房困难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5平方,甚至更低。

        上海的人均工资约在五十元,古玩虽然很便宜,但是吃饭更加重要,红木家具虽然不值钱,但是一是买不起,二是买来家里也放不下。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十几万或几十万元户,除了少数个体商户,大部分是原来的大户人家,抄家退赔的钱。如果按照当时的古玩字画购买力,一万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值十个亿。

        这些陈年旧事,老赵可以说很多,二十多年来,他不仅浸淫在上海古玩市场,而且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玩到四十岁前,一直没有结婚成家。后来,福佑路地摊市场搬进了上海老街的藏宝楼里,后来,他住的地方动迁,后来,虹翔镇老街改造,老赵回到了虹翔镇老家,后来,他在老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我爱读小说网;https://www.52du.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