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圣人可以做到无梦。为什么无梦?因为没有妄想,所以就无梦。释迦牟尼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守护六根,不会生起任何妄念。而且能将这种潜意识中的妄念没有半点存余。既然没有丝毫的妄念生起,梦境自然就不会产生。圣人们醒着和睡着时没有差别,就是说他们时刻保持清醒,不会有妄念的产生。
本经中记述的是波斯匿王做了十个梦,醒了以后他大为惊骇,“大用愁怖,惧畏亡国及身、妻、子”。第二天早上他立马召集群臣,并且还将国内有名望的有道之士以及婆罗门都找来了,在一起商量对策。
大家一听都慌了神,说这事难办啊,我们也不会解梦啊。后来还是那位婆罗门有点本事,说他能够有办法化解此事。怎么化解呢?他是这么说的:“斯事可禳厌之;当杀太子及王所重大夫人、边傍侍者、仆从、奴婢,并所贵大臣,以用祠天王;所有卧具、珍琦宝物,皆当火烧,以祠于天。如是,王身及国可尽无他。”
这位婆罗门从他们的祭祀立场出发,说波斯匿王想化解这场灾难,必须要将太子杀掉,将王后杀掉,将身边的那些近人们以及大臣都统统杀掉,再将奇珍异宝也统统烧掉,这样就可以确保无恙。这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古印度当时对于梦境非常相信,都认为梦与现实密不可分,至少是对现实或未来的某种暗示;而且解梦风气举国皆奉;第二,波斯匿王遇到了真正的麻烦,这个麻烦的后果就是国破家亡;第三,梦是可以化解的,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可以逢凶化吉;第四,婆罗门这个主意,是彻头彻尾的馊主意。烧点值钱东西倒也罢了,哪有把老婆孩子以及大臣近人都杀了的?杀人只能招灾,却绝不会免祸。
当波斯匿王将自己所梦十事禀明佛陀之后,却得到了令他十分惊喜的回答:“善哉!大王!王所梦者,乃为将来后世现瑞应耳!后世人民不畏禁法,普当淫泆,贪有妻息,放情淫昵,无有厌足,妒忌愚痴,不知惭,不知愧,贞洁见弃,佞谄乱国。”也就是说,这些梦与波斯匿王本人没有关系,而是未来世的某种应验。进一步说,这些梦本身并不是好梦,如果从这一点上讲,起先的那个婆罗门并没有说错;但婆罗门将这些梦与波斯匿王本身联系起来,说这些梦会造成国破家亡,那显然就是胡说八道。但波斯匿王的这些梦,从佛陀的一番叙述中不难发现,未来世似乎很糟糕,似乎有人心不古之兆。
为了进一步消释波斯匿王的疑虑,佛陀将所梦的十种事,一一进行解释:
第一,是梦见三口锅之事。“两边釜满,中央釜空,两边釜沸气相交往,不入中央空釜中者”,指的是什么呢?中央之釜象征父母长辈,两边之釜象征子女后代。两边里煮着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中间的锅却不见生火。“后世人民皆当不给足养亲贫穷,同生不亲近,反亲他人,富贵相从,共相馈遗”,对于自己亲人的死活视而不见,可是对于那些毫不相干的人却热情有加,这难道是正常的人世常情吗?当然不是。
第二,是看到马口吃食,屁股也跟着进食。这在现实生活中基本见不到,但在梦里就极有可能出现。比如我经常梦到我自己会飞,跑着跑着就张开双臂,飞到离地差不多有一百多米的高中。如何理解呢?有的人说这是患了关节炎,有的人说这是血压不正常,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但无论如何,这总是预示着某件事。关于波斯匿王梦到的马的怪相,说明了那时候为官不清,就好像过去那些贪官们,“吃了原告吃被告”,别人都倒楣,只有他旱涝保收。“后世人民、大臣、百官、长吏、公卿,廪食于官,复食于民,赋敛不息,下吏作奸,民不得宁,不安旧土”。如果整个官僚系统全部都在搞贪脏枉法,“苛政猛于虎”,那么这个社会岂有公平和安宁可言?所以佛陀说,当一个国家的统治机器出了问题,最后受苦的还是咱平头老百姓。
第三,是大树生华。这个华,与“花”相通。老树生花,不太符合自然规律。但既已生华,肯定预示着什么不吉利的事情。有人说,千年铁树生花,这是好事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一般铁树的有效寿命在200年左右,不大可能活到千年;第二,老年铁树开出所谓的“花”,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而是叫“孢子叶”。从理论上讲,男人到七八十岁仍具备生育能力,但这样岁数的老男人真的生了小孩,恐怕也会遇到各种后续的麻烦事。而佛教对大树生华的解释是:“后世人民多逢驱役,心焦意恼,常有愁怖,年未满三十,头发皓白。”说明后世的的人很辛苦,国家徭役众多,老百姓整天愁眉苦脸,不到三十岁,头发就上染上一层白雪似的。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生活的很安逸,有房有车,还有各种社会福利。倘若有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了大规模的战色争,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得了吗?从电视镜头中,我们看看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的一些百姓生活状况,就知道战争不是儿戏,和平需要我们去珍惜才是。
第四,是“小树生果”。树还没有长成型,就开始争着结果子,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佛陀说,这不是好事,而是一种凶兆。“后世女人年未满十五,便行求嫁,抱儿来归,不知惭愧”。男女都要到适合年龄才能婚嫁,倘若过早,就不太合适。比如佛陀所指出的女孩子不到十五岁就私自抱着小孩,大大方方地回到娘家,这就很令人诧异。不过这种状况现在似乎大有好转,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早结婚,就是结了婚后也不愿意多生小孩(甚至不愿意生小孩)。过去人信奉多子多福,现在这种思想恐怕不太合时宜。多生小孩势必会社会带来压力,而过低的生育率同样会给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当然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佛陀的这个预言永远不会出现,印度过去可能就已出现过,而未来的社会这种现象也可能会发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