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人索绳后有羊,羊主食绳”。它说明什么呢?“末后世人夫婿行买贾,或入军征,游洋街里,明党交戏,不肖之妻在家与男子私通栖宿,食饮夫财,快情恣欲,无有愧陋”。这句话的意思,大约是指夫妻结婚后,丈夫远行——远行有各种情况,比如去做生意,去从军,或者外出办事。可是妻子在家里不太守规矩。而作为丈夫的其实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也假装糊涂,“夫亦知之,效人佯愚”。从现实生活而言,这本是人之常情。所谓丈夫,也仅是一丈之内为夫妻,超出了这个范围,就看各人的忠诚自觉程度了。退一步说,就算是双方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然而各自同床异梦,生活其实也并不和美。
第六是金狐上床,食用金器。“后世人贱者当贵,在金床上,坐食饮重味,贵族大姓当给走使,良人作奴婢,奴婢作良人”。狐狸似乎给人印象并不好,狡猾,而且容易迷惑人,就好像《聊斋》里的那些姜女们,似乎都是狐狸的化身。而佛陀所说的“贱者”,并不是出身贱和身份卑贱,而是行为卑贱,就是起心动念乃至做出的事、说出的话,都十分粗俗卑贱。可是后世世风日下,小人得志,而仁人落难,情况反过来了。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开始得势,坐在金床之上吃香的喝辣的,而那些知书达礼素质高的人却必须弓着身子为他们服务,整个社会秩序彻底被颠覆。
第七是“大牛还从犊子下嗽乳”。按常理说,小牛犊应该向母牛去讨奶喝,可是如今情况变了,成了大牛反过来向小牛犊索乳,这不是世道混浊的写照吗?所以佛陀说,“后世人母,当为女作媒,将他男子与共房室,母住守门,从得财物,持用自给活,父亦同情,佯聋不知”。说白了,就是父母靠卖女儿来赚钱养活。而这种赚钱并不阳光,手段也十分低劣,这样的父母堪比禽兽,少廉寡耻。这样的父母有没有呢?貌似我倒没有见过,也没听到过。至于后世有没有,似乎不能过早地下结论。
第八,是梦到黑牛从四面而来,“相趣鸣吼欲斗,当合未合,不知牛处”,这寓示着什么?佛陀说,“后世人国王、大臣、长吏、人民,皆当不畏大禁,贪淫嗜欲,畜财贮产,妻子大小皆不廉洁,淫泆饕餐,无有厌极,嫉妒、愚痴,不知惭愧,忠孝不行,佞谄破国,不畏上下”,整个国家秩序都乱作一团。上行下效,贪、瞋、痴、淫、怒四处横流,法纪崩坏,所有人皆无所畏惧。这是属于人祸的方面。不仅如此,天灾也接踵而至,“雨不时节,气不和适,风尘暴起,飞沙折木,蝗虫啖稼,使兹不熟”。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说,这是人招天怒,属于类似于“天谴”,“帝王人民施行如此,故天使然”。
后来天象似乎发生了变化,“又现四边起云,帝王人民皆喜,各言:‘云以四合,今当必雨。’须臾之间云各自散”,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期望的大雨滂沱。佛陀说,这是老天爷在暗示着人类,必须要“守善持戒,畏惧天地,不入恶道,贞廉自守”,就是对自然心存一颗敬畏之心。我们曾经一段时间曾十分自豪地说“人定胜天”,这个“天”大约就是指大自然。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没有看到人完善“天”的战例。人为什么一定要胜天呢?人主动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对大自然心存感恩与敬畏,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没有必要去战胜某物,使某物屈服于我们——事实上这也完全做不到,而是要在和谐共存的前提下实在互利互惠,这才是生存之道。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人类,人类太平了,自然就会太平;当天下大乱的时候,自然灾害也会悄悄滋长起来。过去的帝王们无疑是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兴建“社稷坛”、“天坛”等物,用于对于上天及大自然的祭拜。
第九点和第十点都是与水有关系,但似乎都不吉利。第九是梦到大池水是中央浊而四边清,说明了在后世里,“臣当不忠,子当不孝,不敬长老,不信佛道,不敬明经道士,臣贪官赐,子贪父财,无有反复,不顾义理”,说明在经济繁华的地区里,人心堕落得比较严重,没有忠孝观念,人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大家骨子里所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和及时行乐思想。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似乎还有一些积极的一面,“边国当忠孝,尊敬长老,信乐佛道,给施明经道士,念报反复”。这似乎说明了一条规律,那经济发达地区,宗教信仰人群减少;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对人心较古,信仰也比较淳朴。而这种现象也似乎验证了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即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丧失信仰;而经济越落后,人们就越倾向于宗教信仰。马克斯?韦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新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佛教以及印度教则滞碍了经济的繁荣。从本经的这段论述中,似乎成了韦伯观点的佐证。然而这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事实的情况是:当经济越繁荣之时,就越需要宗教信仰作为支撑。如果人们一旦丧失了宗教信仰,虽然经济繁荣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不忠、不孝、不敬、贪腐等),却是新兴经济所无法解决的。不过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与研讨,即宗教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点是“大溪水流波正赤”,这种现象说明了战争与流血。“后世人诸帝王、国王,当不厌其国,兴师共斗,当作车兵,马兵,当相攻伐,还相杀害,流血正赤”。不仅国与国之间相互征伐,而且自己内部也争斗不已。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佛陀对波斯匿王所梦的十件事,解析结束了,实际上这些梦与波斯匿王的国家以及他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与谁有关系?是后代的众生,“尽皆为后世之人事耳!”佛陀说,其实避免这些灾祸也并不困难,“后世人若能心存佛道,奉事明经道人者,死皆生天上;若作愚行,更共相残者,死入三恶道,不可复陈。”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的一番开示后,方才真正安下心来。郑重礼拜佛陀后,回到宫中,“重赐夫人,拜为正宫,多给财宝,资令施人,国遂丰乐”。那些在国王面前煽风点火的大臣和婆罗门这下可倒了楣,“皆夺诸公卿、大臣、婆罗门傣禄,悉逐出国,不复信用”。当然这话也只是相对而言,在北印度婆罗门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波斯匿王只是驱逐了一小部分婆罗门,而并没有动摇婆罗门的根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我爱读小说网;https://www.52du.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